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制大黄;来源植物名: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入药部位:干燥根及根茎。


    中药大黄


    大黄的性味

    《中国药典》记载:

    苦,寒。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苦,寒。

    《中药大辞典》记载:

    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

    ③《别录》:"大寒,无毒。"

    ④《药性论》:"味苦甘。"


    大黄的归经

    《中国药典》记载: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中药大辞典》记载:

    入胃、大肠、肝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②《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中华本草》记载:

    胃;大肠;肝;脾经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药典》记载: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主治:实热便秘,食积停滞,腹痛,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肝炎,血瘀经闭,牙痛,衄血,急性结膜炎;外用治烧烫伤,化脓性皮肤病,痈肿疮疡。

    《中药大辞典》记载: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大黄的用法用量

    《中国药典》记载:

    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1~4钱;外用适量。

    《中药大辞典》记载:

    内服: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1~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


    桃仁大黄茶

    原料:桃仁5g、大黄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泄热化瘀。

    用途:血热内瘀尿血;激素类药物用药过量有瘀热症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干姜大黄茶

    原料:干姜5g、大黄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脾清胃。

    用途:寒热互结所致胃脘痛、吞酸、嗳气、肠鸣、冷泄。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香归芍茶

    原料:木香5g、当归2g、白芍2g、大黄1g、绿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泻湿热,养血止血。

    用途: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香槟榔茶

    原料:木香5g、槟榔2g、青皮2g、黄连1g、大黄1g、茉莉花茶5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4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除湿。

    用途:水热阻结两胁刺痛、腹满胀、不欲饮食、头目眩。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枳茶

    原料:木香5g、枳壳3g、大黄1g、牵牛子1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木香、枳壳、大黄、牵牛子、生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滞消瘀。

    用途:气滞血阻所致腹胁胀满、大便不利。

    来源:《圣惠方》。


    厚朴三物茶

    原料:厚朴5g、枳实3g、大黄1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通滞。

    用途:腹满痛、大便难解。

    来源:《金匮要略》。


    菌栀茶

    原料:茵陈5g、栀子3g、大黄1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清热,除湿,解毒。

    用途:急性传染性乙型肝炎;黄疸。

    来源:《伤寒论》。


    八正茶

    原料:车前子3g、瞿麦3g、萹蓄3g、木通1g、大黄0.5g、绿茶3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车前子、瞿麦、萹蓄、木通、大黄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清热通淋。

    用途:热淋血淋,小便赤灼、癃闭不通。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通通痹茶

    原料:木通1g、茯苓2g、大黄0.5g、前胡2g、桑白皮2g、绿茶5g。

    用法:用木通、茯苓、大黄、前胡、桑白皮的煎煮液400ml,冲泡绿茶即可。

    功能:利水理气通痹。

    用途:喉痹心胸气闷、咽喉阻塞不通。

    来源:传统药茶方。


    藿黄茶

    原料:藿香5g、大黄1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解毒。

    用途:湿热便秘、口腻臭;口舌生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升麻消痈茶

    配料:升麻5g、连翘3g、大黄1g、生地3g、玄参3g、花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升麻、连翘、大黄、生地、玄参至水沸后,冲泡花茶10分种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消痈。

    用途:斑疹;痈疽;发热。

    来源:《圣济总录》。


    白大茶

    原料:白芷5g、大黄1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毒消肿。

    用途:痈疽肿痛。

    来源:《经验方》。


    荆大茶

    原料:荆芥5g、大黄1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泻热。

    用途:小腹急痛,肛门肿痛。

    来源:《宣明论方》。


    清热栀连茶

    原料:酒连0.3g、栀子3g、生地3g、木通3g、大黄0.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泻胃热。

    用途:胃热牙龈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漏芪茶

    原料:漏芦5g、黄芪3g、连翘3g、大黄0.5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漏芦、黄芪、连翘、大黄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5~10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解毒祛脓。

    用途:痈疽疮疡;急性炎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山黄茶

    原料:山豆根1g、大黄0.3g、升麻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

    用途:热壅咽喉闭塞肿痛或溃疡,口舌生疮。

    来源:《仁斋直指方》。


    大青升茶

    原料:大青叶5g、生地3g、升麻3g、大黄0.5g、绿茶6g。

    用法:将绿茶置于杯中,可添加适量白糖,用大青叶、生地、升麻、大黄的煎汤300冲泡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用途:咽喉肿痛;唇肿舌烂、口腔粘膜溃疡;口干面热。

    来源:《圣济总录》。


    大黄生地茶

    原料:大黄1g、生地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生津。

    用途:虚劳呕吐;热病津伤口烦渴。

    来源:《千金方》。


    大黄枳芍茶

    原料:大黄1g、枳壳1g、白芍1g、栀子1g、黄芩1g、绿茶6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大黄、枳壳、白芍、栀子、黄芩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泻火理气止痛。

    用途:目赤热肿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腹痛便秘。

    来源:《圣济总录》。


    黄石茶

    原料:大黄1g、石膏3g、绿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透邪除烦。

    用途:外感热病;流感;小儿痄腮肿痛;咽喉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大甘茶

    原料:大黄1g、甘草5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泄胃热,和中健胃。

    用途:胃热呕吐;急性肾功衰。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大芷茶

    原料:大黄1g、白芷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胃除积,消肿止痛。

    用途:头面、背部疮疡肿毒;便秘;头热昏痛;眉棱骨痛;鼻渊。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大黄牡丹茶

    原料:大黄1g、牡丹皮3g、桃仁3g、茉莉花茶3g、白糖适量。

    用法:将大黄、牡丹皮、桃仁用300ml水煎沸5分钟后,冲泡茶、糖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热解毒,消痈排脓。

    用途:肠痈;少腹肿痞。

    来源:《金匮要略》。


    大芍茶

    原料:大黄1g、白芍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火缓急止痛。

    用途:里热盛腹痛、泄痢;大小便不通。

    来源:《千金方》。


    大黄茶

    原料:大黄1g、红茶5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抗菌,抗肿瘤。

    用途:实热便秘;痢疾初起;痈疡肿毒;阳黄;水肿;淋浊;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胆囊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釜底抽薪蜜膏

    原料:熟大黄60克,蜂蜜500克,黄酒40毫升。

    制作:先将熟大黄洗净,用黄酒浸润1小时,然后将熟大黄倒入锅内,加2小碗冷水文火煎10分钟,滤取汁液后,再加冷水1小碗,文火煎10分钟,再次滤取汁液。将两次滤取的药液和蜂蜜一起倒入瓷容器内,加盖密封,隔水加热30分钟后,离火冷却,装瓶备用。每次1匙,每日2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作用:通腑泄热,利血脉。适宜于长期大便燥结,胃热口臭,咽干喉痛患者。

    注意事项:属实火者方可使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