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地骨皮;来源植物名:枸杞;入药部位:干燥根皮。


    中药地骨皮


    地骨皮的性味

    《中国药典》记载:

    甘,寒。

    《中药大辞典》记载:

    甘,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纲目》:"味甘淡,寒。"

    《中华本草》记载:

    味甘;性寒


    地骨皮的归经

    《中国药典》记载:

    归肺、肝、肾经。

    《中药大辞典》记载:

    入肺、肝、肾经.

    ①《汤液本草》:"足少阴,手少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③《本草汇言》:"入足少阴、足厥阴经。"

    《中华本草》记载:

    归肺;肾经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药典》记载: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中药大辞典》记载:

    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②《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

    ③《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

    ④《食疗本草》:"去骨热消渴。"

    ⑤《本草别说》:"治金疮。"

    ⑥李杲:"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

    ⑦王好古:"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⑧《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

    ⑨《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

    ⑩《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

    《中华本草》记载:

    清虚热;泻肺火;凉血。主阴虚劳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消渴


    地骨皮的用法用量

    《中国药典》记载:

    9~15g。

    《中药大辞典》记载:

    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调敷。

    《中华本草》记载: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15-30g。


    地骨皮猪骨汤

    【食材】

    主料 、地骨皮 50克 、猪骨头 500克 、玉米 1根 、红萝卜 1根 、蜜枣 2颗 、陈皮 5克 辅料 、盐 适量

    【步骤】

    1.地骨皮与陈皮,洗净。

    2.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

    3.猪骨头入锅中焯去血污,洗净备用。

    4.玉米,红萝卜改刀。

    5.加入砂锅中。

    6.放两颗蜜枣。

    7.焯好的猪骨头加入砂锅中后,开火,大火煲开后,转小火煲2小时。

    8.食用前可调入适量的盐调味。


    红柳元鱼

    主要原料:元鱼1只(重400克以上),知母肉6克,地骨皮6克,水发香菇20克,冬笋20克,排骨100克,料酒20克,盐6克,葱15克,姜10克,清汤1500克,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方法:知母肉切片,地骨皮切丝,混合一起用水煮提取混合浓缩汁12克。将元鱼宰杀,去头和内脏,洗净,下开水中氽烫,捞出,刮去外膜洗净,剁成8—10块。砂锅内放排骨、葱、姜、元鱼,添清汤及知母、地骨皮浓缩汁,上展蒸至酥烂。将元鱼起出置于大盘中,拣出排骨、葱、姜,剩余的清汤加味精、料酒、胡椒粉、精盐,调好口味,倒入砂锅中,煮沸片刻,一起倒人盘中即成。

    效用说明:益气滋阴,清热养血。适宜于骨蒸劳热,长期低烧不退,潮热盗汗的气阴虚弱患者。


    麦冬地骨茶

    原料:麦门冬5g、地骨皮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肺阴,清虚热。

    用途:骨蒸肺痿,四肢烦热、不能食、口干渴。

    来源:《圣济总录》。


    莲子清心茶

    原料:莲子5g、黄芩1g、麦冬2g、地骨皮2g、车前子2g、花茶2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莲子、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能:清心火,除湿热。

    用途:心火上炎,湿热下注,小便涩赤、淋浊崩带、遗精。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百部薏冬茶

    原料:百部3g、薏苡仁3g、麦冬3g、百合3g、地骨皮2g、绿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百部、薏苡仁、麦冬、百合、地骨皮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润肺养阴,止咳清热。

    用途:久咳不已,伤津耗气,渐成肺痿,下午发热、鼻塞项强、咳吐痰涎、胸胁胀满。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薇地骨茶

    原料:白薇5g、地骨皮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退虚热。

    用途:阴虚盗汗、身发低烧不退。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法制黑豆(《景岳全书》)

    原料

    黑豆500克,山茱萸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桑椹10克,熟地黄10克,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克,旱莲草10克,五味子10克,枸杞子10克,地骨皮10克,黑芝麻10克,食盐100克。

    制法

    黑豆用温水泡30分钟备用。将以上中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每小时取煎液一次,放入另一盆中,再加水煎煮,如此共煎液4次,合并煎液,放入锅内,将黑豆倒入盛有煎液的锅内,放入食盐,先以武火烧沸药液,再用文火煎熬,至药液干涸停火。将黑豆曝晒至干,装入瓮罐(或瓶)中贮藏备用。

    服法

    随量嚼食。

    功效

    补益肾精,强筋壮骨。

    应用

    肾精不足、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身体消瘦,尿频遗精,腰痠腿痛,筋骨无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