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香附;来源植物名:莎草;入药部位:干燥根茎。


    中药香附


    香附的性味

    《中国药典》记载:

    辛、微苦、微甘,平。

    《中药大辞典》记载:

    辛微苦甘,平。

    ①《别录》:"味甘,微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味苦。"

    ③《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辛。"

    ④《纲目》:"气平,味辛微苦微甘。"

    《中华本草》记载:

    味辛;微寒;无毒


    香附的归经

    《中国药典》记载:

    归肝、脾、三焦经。

    《中药大辞典》记载:

    入肝、三焦经。

    ①《纲目》:"手足默阴、手少阳,兼行十二经、八脉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经。"

    《中华本草》记载:

    肝;肺;脾;胃;三焦经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药典》记载:

    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中药大辞典》记载: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③《医学启源》:"快气。"

    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

    ⑤《汤液本草》:"治崩漏。"

    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中华本草》记载: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香附的用法用量

    《中国药典》记载:

    6~9g。

    《中药大辞典》记载: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

    《中华本草》记载: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


    柴胡疏肝糖浆

    主要原料:柴胡、白芍、香附子、枳壳、生麦芽各30克,甘草、川芎各10克,白糖250克。

    制作方法:将柴胡、白芍、香附子、枳壳、生麦芽、甘草、川芎加水2000克,煮汁去渣,取汁1500克,加白糖制成糖浆。

    效用说明:适宜于慢性肝炎、肝郁气滞之肋痛低热等症。


    益母芪茶

    原料:益母草5g、黄芪5g、当归3g、香附3g、花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养血,通经。

    用途:闭经;月经不调。

    来源:传统药茶方。


    赤芍香附茶

    原料:赤芍5g、香附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血理气。

    用途:气血不和血崩不止、赤白带下。

    来源:《圣惠方》。


    原料:丹参5g、益母草2g、香附2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调经。

    用途:经血涩少;产后瘀血腹痛;闭经腹痛;经血有暗红血块。

    来源:传统药茶方。


    乌归茶

    原料:乌药3g、当归2g、香附2g、川芎2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和血。

    用途:产后血气不和腹胀痛。

    来源:《本草切要》。


    香附薄荷茶

    原料:香附5g、薄荷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通气机,芳香化浊。

    用途:肝气不舒伴苔腻。

    来源:传统药茶方。


    香苏茶

    原料:香附5g、紫苏叶3g、陈皮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理气。

    用途:风寒伴气滞,恶寒发热、咳嗽、胁肋不舒。

    来源:《局方》。


    香附茶

    原料:香附5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解郁,止痛调经;镇痛;抗菌。

    用途:肝胃不和所致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痛经。

    来源:传统药茶方。


    沉香茯苓茶

    配料:沉香5g、茯苓3g、香附2g、陈皮2g、泽泻2g、花茶3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化脾肾水湿。

    用途:脾肾久虚,水饮停积上乘于肺,咳嗽、短气、腹胁胀、小便不利。

    来源:《鸡峰普济方》。


    香附芎茶

    原料:香附5g、川芎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活血。

    用途:肝郁气滞血瘀所致胁肋胀痛刺痛、痛经、闭经、经期头痛;关节痹痛、腰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香夏茶

    原料:香附5g、半夏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理气化痰。

    用途:痰饮停结,风气上攻,胸膈不利,腹部痞满、呃逆、肠鸣。

    来源:《仁存堂经验方》。


    香附地榆茶

    原料:香附5g、地榆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湿热。

    用途:小便尿血、下痢。

    来源:《全生指迷方》。


    沉香香附茶

    原料:沉香5g、香附3g、缩砂仁2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甘草、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消痞。

    用途: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

    来源:《局方》。


    柴郁茶

    原料:柴胡5g、郁金3g、香附3g、白芍3g、橘叶2g、绿茶5g。

    用法:用水350煎煮柴胡、郁金、香附、白芍、橘叶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

    功能:疏肝解郁,养血活血,散结消痈。

    用途:肝气郁滞不舒,胁助胀满;妇女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乳汁不畅。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胡赤芍茶

    原料:柴胡5g、赤芍3g、枳壳2g、香附2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理气,祛瘀止痛。

    用途:肝气左胁痛。

    来源:《医医偶录》。


    白前香茶

    原料:白前5g、香附3g、青皮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气止痛。

    用途:跌打损伤胁肋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藿甘茶

    原料:藿香5g、香附2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中安胎。

    用途:孕妇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泛酸。

    来源:《圣惠方》。


    夏香茶

    原料:夏枯草5g、香附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疏肝。

    用途:肝虚目睛疼、泪流不止、畏光。

    来源:《简要济众方》。


    蒲核茶

    原料:蒲公英5g、香附3g、山茨菇1g、大蓟3g、虎掌草3g、绿茶3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蒲公英、香附、山茨菇、大蓟、虎掌草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理气散瘀。

    用途:瘰疬痰核;淋巴结发炎。

    来源:《滇南本草》。


    蒲香茶

    原料:蒲公英5g、香附3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理气;消炎。

    用途:急性乳腺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