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药食同源原料:高良姜;来源植物名:高良姜;使用部分及要求:根茎。


    中药高良姜


    高良姜的性味

    《中国药典》记载:

    辛,热。

    《中药大辞典》记载:

    辛,温。

    ①《别录》:"大温。"

    ②《本草拾遗》:"味辛,温。"

    《中华本草》记载:

    味辛;性热


    高良姜的归经

    《中国药典》记载:

    归脾、胃经。

    《中药大辞典》记载:

    入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

    ⑦《本草新编》:"入心与膻中、脾、胃四经。"

    《中华本草》记载:

    脾;胃经


    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药典》记载:

    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中药大辞典》记载:

    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脯反胃,食滞,瘴疟,冷癖。

    ①《别录》:"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②《药性论》:"治腰内久冷,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

    ③《本草拾遗》:"下气,益声。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

    ④《日华子本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消宿食。"

    ⑤《本草图经》:"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子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为末,煎汤常饮之佳。"

    ⑥《珍珠囊》:"温通脾胃。"

    ⑦《滇南本草》:"治胃气疼,肚腹疼痛。"

    ⑧《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癣,除瘴疟。"

    ⑨姚可成《食物本草》:"去白睛翳膜,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

    ⑩《本草求原》:"治脚气欲吐,目卒赤,头痛,风冷痹痛。"

    ⑾《广东中药》:"治寒疝湿痹。"

    《中华本草》记载: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脘腹冷痛;呕吐;噫气


    高良姜的用法用量

    《中国药典》记载:

    3~6g。

    《中药大辞典》记载: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

    《中华本草》记载: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砂仁猪肚汤

    药材:党参15克,高良姜20克,砂仁5克。

    食材:猪肚150克。

    调料:生姜20克,油盐适量。

    做法

    1.将猪肚去掉油脂后,洗净切块备用;

    2.砂仁、党参分别洗净,高良姜和生姜磨成茸,与猪肚一起放进炖盅,加清水适量,炖盅加盖;

    3.用文火隔水炖2个小时,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用:理气温脾。


    干姜粥

    主要原料:干姜3克,高良姜5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成粥。

    效用说明:温暖脾胃,散寒止痛。适宜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肠呜腹泻等症。


    肉桂良姜茶

    原料:肉桂3g、高良姜2g、当归1g、厚朴2g、人参1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

    用途:冷气攻心腹痛、多呕、不思饮食。

    来源:《圣惠方》。


    藿香良姜茶

    原料:藿香5g、高良姜2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中胜湿。

    用途:疟疾寒热并作。

    来源:《鸡峰普济方》。


    良姜粥

    食品:高良姜半两为末;粳米三合。

    主疗:心腹冷痛,积聚停饮。

    方法:水三大碗,煎高良姜至二碗,去滓,下米煮粥食之,效验。


    良姜粥

    治心腹冷痛,积聚,停饮。

    高良姜(半两,为末) 粳米(三合)

    上件,水三大碗 煎高良姜至二碗,去滓,下米煮粥,食之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