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药食同源原料:乌梅;来源植物名:梅;使用部分及要求:近成熟果实。


    中药乌梅


    乌梅的性味

    《中国药典》记载:

    酸、涩,平。

    《中药大辞典》记载:

    酸,温。

    ①《本经》:"味酸,平。"

    ②《别录》:"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④《医学启源》:"气寒,味酸。"

    《中华本草》记载:

    味酸;性平


    乌梅的归经

    《中国药典》记载:

    归肝、脾、肺、大肠经。

    《中药大辞典》记载:

    入肝、脾、肺、大肠经。

    ①王好古:"入脾、肺二经血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肝。"

    ④《药品化义》:"入肺、胃、大肠三经。"

    《中华本草》记载:

    肝;脾;肺;肾;胃;大肠经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药典》记载: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中药大辞典》记载:

    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①《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②《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③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④孟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⑤《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⑥《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⑦《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躁’一作’燥’)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⑧《用药心法》:"收肺气。"

    ⑨《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⑩《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中华本草》记载: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乌梅的用法用量

    《中国药典》记载:

    6~12g。

    《中药大辞典》记载: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中华本草》记载: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麦冬金银花茶

    配方一:麦冬+金银花+胖大海+枸杞子。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去火,适用于咽喉肿痛、肠胃不畅、头痛目赤等症状。

    配方二:麦冬+金银花+野菊花+枸杞子。

    功效:润肺清嗓、祛火生津,适用于肺热引起的热燥上火、口干喉痒等症状。

    配方三:麦冬+金银花+甘草。

    功效:主治声音嘶哑、咽喉肿痛。

    配方四:麦冬+金银花+木蝴蝶。

    功效:主治慢性咽炎、干咳烦热。

    配方五:麦冬+金银花+桔梗+乌梅+甘草。

    功效:主治急慢性咽喉炎。


    梅枣杏仁饼

    主要原料:乌梅(去核)1个,红枣(去核)2个,杏仁(去皮)7个。

    制作方法:将三物同捣,做成小圆饼,男子用黄酒,女子用醋送食。

    效用说明:缓急止痛。凡因胃气不足,失其和降而骤然挛急作痛(俗称“心口痛”)者,可辅食此饼。


    冰糖梅苏饮

    主要原料:冰糖750克,乌梅肉30克,葛根3克,紫苏叶15克,薄荷1.5克。

    制作方法:将乌梅肉等四物加500克水煮30分钟,过滤取汁,再加500克水煎煮一次,合并两次药汁,加冰糖适量。

    效用说明:清凉解暑,生津止渴。适宜于外感暑热、头目眩晕、口渴咽于等症,是较好的夏季保健饮料。


    乌梅粥

    主要原料:乌梅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乌梅煎取浓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冰糖少许,稍煮即可。

    效用说明: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适宜于慢性久咳、久泻、久痢、便血、尿血、虚热烦渴等症。夏季于渴也可饮用。


    乌梅甘茶

    原料:乌梅3枚、甘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乌梅、甘草、绿茶饮用。

    功用: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安蛔。用于鼻咽癌、直肠癌。


    白芍梅茶

    原料:白芍5g、乌梅2枚、木瓜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敛肝养胃。

    用途:胃阴不足,纳差、无食欲、口渴、舌红少苔;萎缩性胃炎;慢性泻痢;妊娠呕吐日久伤津;甲亢。

    来源:传统药茶方。


    艾神茶

    原料:艾叶5g、茯神3g、乌梅2枚、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养阴敛汗。

    用途:盗汗不止。

    来源:《纲目》。


    枳连茶

    原料:枳壳5g、黄连3g、乌梅2枚、花茶3g。

    用法:用枳壳、黄连、乌梅的煎煮液350ml,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理气清热止血。

    用途:大便下血;胃中热烦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厚槟茶

    原料:厚朴5g、槟榔5g、乌梅2枚、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或用厚朴、槟榔、乌梅的煎煮液冲泡茶、糖饮用。

    功能:理气杀虫。

    用途:虫积腹痛、消瘦。

    来源:《保赤全书》。


    橘红夏茶

    原料:橘红5g、半夏3g、乌梅1枚、生姜3g、甘草3g、乌龙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橘红、半夏、乌梅、生姜至水沸后,冲泡甘草、乌龙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用途: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痰多色白、头眩心悸;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栝乌茶

    原料:栝蒌5g、乌梅3g、杏仁3g、绿茶3g。

    用法:用栝蒌、乌梅、杏仁的煎煮液350ml,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痰止血。

    用途:肺痿咳血不止。

    来源:《圣济总录》。


    风梅茶

    原料:防风5g、乌梅2枚、甘草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抗敏。

    用途:皮肤过敏;风邪所致皮肤搔痒。

    来源:传统药茶方。


    抗敏茶

    原料:防风5g、乌梅2枚、甘草3g、柴胡3g、五味子3g、绿茶5g。

    用法:用防风、乌梅、柴胡、五味子的煎煮液350冲泡甘草、绿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抗过敏。

    用途:过敏性病症;慢性肝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竹梅茶

    原料:竹茹5g、乌梅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伤暑烦渴不止。

    来源:《圣济总录》。


    石梅茶

    原料:石膏3g、乌梅2枚、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清热养阴生津。

    用途:发热口渴唇干。

    来源:《外台秘要》。


    连梅茶

    原料:黄连0.5g、乌梅2枚、绿茶3g。

    用法:黄连、乌梅二药共煎汤,以汤泡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清热除烦止痢。

    用途:心火热盛、心烦不寐、口舌生疮;痔疮;湿热泻痢;急慢性炎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荔枝膏

    生津止渴,去烦。

    乌梅(半斤,取肉) 桂(一十两,去皮,锉) 沙糖(二十六两) 麝香(半钱,研)生姜汁(五两) 熟蜜(一十四两)

    右用水一斗五升,熬至一半,滤去滓,下沙糖、生姜汁,再熬去滓,澄定少时,入麝香搅匀,澄清如常,任意服。


    桂沉浆

    去湿逐饮,生津止渴,顺气。

    紫苏叶(一两,锉) 沉香(三钱,锉) 乌梅(一两,取肉) 沙糖(六两)

    上件四味,用水五六碗,熬至三碗,滤去滓,入桂浆一升,合和作浆饮之。


    梅子丸

    生津止渴,解化酒毒,去湿。

    乌梅(一两半,取肉) 白梅(一两半,取肉) 干木瓜(一两半) 紫苏叶(一两半)甘草(一两,炙) 檀香(二钱) 麝香(一钱,研)

    右为末,入麝香和匀,沙糖为丸如弹大。每服一丸,噙化。


    清咽饮

    原料:乌梅肉10克,麦冬15克,生甘草5克,桔梗10克,沙参15克,玄参15克。

    制作:将上药制成粗末,混合备用。每次用10克放入茶杯中,以沸水冲泡,当茶饮。每日3次。

    作用:清咽利喉,润肺止咳。适用于风热侵肺所致咳嗽、咽喉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