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大蓟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大蓟;来源植物名:蓟;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中药大蓟


    大蓟的性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甘,凉。

    《中药大辞典》记载:

    甘,凉。

    ①《别录》:"根,味甘,温。"

    ②《药性论》:"味苦,平。"

    ③《日华子本萃》:"叶,凉。"

    ④《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气寒,无毒。"

    《中药大辞典》记载:

    性凉,味甘、苦。

    《中华本草》记载:

    味甘;微苦;性凉


    大蓟的归经

    《中药大辞典》记载:

    入肝、脾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脾、肾三经。"

    ②《本草新编》:"入肺、脾二经。"

    《中华本草》记载:

    归心;肝经


    大蓟的功效与作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主治:衄血,咯血,吐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肝炎,肾炎,乳腺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疖肿毒。

    《中药大辞典》记载:

    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

    ①《别录》:"根,主养精保血。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

    ②《药性论》:"根,止崩中血下。"

    ③《唐本草》:"根,疗痈肿。"

    ④《日华子本草》:"叶,治肠痈,腹藏瘀血,血运扑损,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恶疮疥癣,盐研窨敷。"

    ⑤《滇南本草》:"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治小儿尿血,妇人红崩下血,生补诸经之血,消疮毒,散瘰疬结核,疮痈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脓。"

    ⑥《玉楸药解》:"治金疮。"

    ⑦《医林纂要》:"坚肾水,去血热,泄逆气。治肠风,肠痈。"

    ⑧《福建民间草药》:"凉血止血,消炎退肿。治肺热咳血,热结血淋,疔疖疮癌,漆疮,汤火烫伤。"

    《中药大辞典》记载: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中华本草》记载:

    凉血止血;行瘀消肿。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外伤出血;疮疡肿痛;瘰疬;湿疹;肝炎;肾炎


    大蓟的用法用量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0.5~1两;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中药大辞典》记载:

    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中华本草》记载: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衍。用于止血宜炒炭用。


    大蓟速溶饮。

    主要原料:鲜大蓟(或小蓟)2500克,白糖500克。

    制作方法:将鲜大蓟(或小蓟)洗净切碎,加水适量,中火煮1小时,去渣,以文火浓缩。停火,待温,人白糖吸净药液,冷却晾干,轧粉装瓶即成。

    效用说明:适宜于血分有热的吐衄崩下等血症。


    蒲核茶

    原料:蒲公英5g、香附3g、山茨菇1g、大蓟3g、虎掌草3g、绿茶3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蒲公英、香附、山茨菇、大蓟、虎掌草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理气散瘀。

    用途:瘰疬痰核;淋巴结发炎。

    来源:《滇南本草》。


    大小蓟饮(《圣济总录》)

    配方

    干大蓟10g,干小蓟10g。

    制法

    大蓟、小蓟共置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

    效用

    代茶频饮,每日3次,可用治血热性咯血、吐血、便血等出血证。

    按语

    本饮原用于治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为治疗肝经热盛的常用饮品。大小蓟苦寒,入心肝血分,长于清热凉血,并兼有清热解毒,利尿,利胆,清降肝阳之功效。本品也适合疮疡、肝炎、泌尿系感染、高血压患者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