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药食同源原料:莱菔子;来源植物名:萝卜;使用部分及要求:成熟种子。


    中药莱菔子


    莱菔子的性味

    《中国药典》记载:

    辛、甘,平。

    《中药大辞典》记载:

    辛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辛。"

    ②《纲目》:"辛甘,平,无毒。"

    ③《玉楸药解》:"辛,热。"

    ④《医学衷中参西录》:"生用味微辛,性子;炒用性温。"

    《中华本草》记载:

    味辛;甘;性平


    莱菔子的归经

    《中国药典》记载:

    归肺、脾、胃经。

    《中药大辞典》记载:

    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药品化义》:"入脾、胃二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中华本草》记载:

    脾;胃;肺;大肠经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药典》记载: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中药大辞典》记载:

    下气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

    ①《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②《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水热赤。"

    ③《滇南本草》:"下气宽中,消膨胀,降痰,定吼喘,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

    ④《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⑤《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热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

    ⑥《本草再新》:"化痰除风,散邪发汗。"

    ⑦《随息居饮食谱》:"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中华本草》记载:

    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


    莱菔子的用法用量

    《中国药典》记载:

    4.5~9g。

    《中药大辞典》记载: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中华本草》记载: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宜炒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自熬回奶中药

    【食材】

    主料 、生麦芽 60克

    辅料 、陈皮 30克 、甘草 适量 、莱菔子 适量 、皮硝 适量

    【步骤】

    1.自制的纱布袋放热水里烫一下,消消毒

    2.这是配好的回奶中药

    3.里面有生麦芽、陈皮、甘草、莱菔子,还有皮硝

    4.将所有的药材装进纱布袋里,口部扎紧,放入清水里泡20分钟,我家煎药的锅被婆婆烧炸纹了,哗哗的漏水,我只好换成汤锅煮

    5.20分钟后,用筷子将纱包揉搓一下,释放出更多的药性

    6.大火烧开后中小火沸腾30分钟

    7.煮好的药汁,再揉搓一下纱包。有条件的这个药包还可以再煮一锅

    8.自制的简陋漏斗,其实就是矿泉水瓶剪上面三分之一处

    9.这样将药汁倒在保温壶里方便,不会弄到外面

    10.带着慢慢一保温壶的药汤,在办公室喝一天,刚开始喝味道有点奇怪,不过,喝了几杯之后就会觉得口里有点香,不是苦的味道


    五子轻身饮

    【食材】

    主料 、莱菔子 6克 、冬瓜子 6克 、决明子 6克 、紫苏子 6克 、白芥子 6克

    辅料 、水 750克

    【步骤】

    1.五种中药取出

    2.称量后放一起,这个量是一天三杯的,少喝就少放

    3.五种药放入纱布中

    4.用棉线把纱布系紧

    5.放入砂锅中,加入水,我妈说先浸泡半小时比较好,没时间就不泡

    6.加盖煮30分钟

    7.水大开之后转小火,然后接下来的时间你爱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吧

    8.煮好啦,不烫嘴就可以倒出来了

    9.滤网滤一下漏出来的渣渣

    10.味道太特么苦了,每次喝都能感觉到森森的恶意


    莱菔粥

    主要原料:莱菔子(即萝卜子)约15克,白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先煮米做粥,米将熟前放入莱菔子,至粥熟。如无莱菔子用于萝卜切丝亦可。粥成加入白糖或盐少许均可。

    效用说明:消食利隔。适宜于食滞引起的腹痛、里急后重、痢疾,或食滞胃院饱闷嘈杂、不思饮食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