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药食同源原料:桑叶;来源植物名:桑;使用部分及要求:叶。


    中药桑叶


    桑叶的性味

    《中国药典》记载:

    甘、苦,寒。

    《中药大辞典》记载:

    苦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②《纲目》:"味苦甘,寒,有小毒。"

    ③《医林纂要》:"甘酸辛,寒。"

    《中华本草》记载:

    味苦;甘;性寒


    桑叶的归经

    《中国药典》记载:

    归肺、肝经。

    《中药大辞典》记载:

    入肺、肝经。

    ①《纲目》:"手足阳明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中华本草》记载:

    归肺;肝经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药典》记载: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中药大辞典》记载:

    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①《本经》:"除寒热,出汗。"

    ②《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

    ③孟诜:"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④《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

    ⑤《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盐挼敷上。"

    ⑥《本草图经》:"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

    ⑦《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凋服,止盗汗。"

    ⑧《本草蒙筌》:"煮汤,洗眼去风泪,消水肿脚浮,下气,利关节。"

    ⑨《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⑩《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⑾《百草镜》:"治肠风。"

    ⑿《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

    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

    ⒁《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

    《中华本草》记载:

    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


    桑叶的用法用量

    《中国药典》记载:

    5~9g。

    《中药大辞典》记载: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中华本草》记载: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沙参麦冬汤

    配方一: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

    配方二: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花粉4.5克。

    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


    绵茵陈煲猪腱

    【食材】

    主料 、猪腱子 500克 、绵茵陈 15克 、夏枯草 10克 、玉米 100克 、胡萝卜 100克

    辅料 、桑叶 适量 、姜片 适量 、蜜枣 适量 、新会陈皮 适量 、薏米 适量 、赤小豆 适量

    【步骤】

    1.赤小豆,薏米,陈皮,蜜枣等过清水洗净备用;

    2.胡萝卜去皮,切滚刀块;

    3.玉米砍适量大小的段;

    4.夏枯草,绵茵陈,桑叶等过清水洗净,多洗几次,因为绵茵陈比较多沙子;

    5.洗好后装入汤袋中;

    6.猪腱子切开大块,并切姜三片;

    7.砂锅里入约1.5升的清水,冷水下姜片猪腱子肉;我买的土猪,所以直接下,也可以焯过水后再下;

    8.水开后去浮沫,再下以上备好的所有材料;

    9.大火煲开后转小火煲约两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


    明目延龄饮

    主要原料:霜桑叶10克,菊花10克。

    制作方法:霜桑叶、菊花加水500克,文火同煎30分钟,静置片刻,过滤取汁。

    效用说明:清热散风,平肝明目。可作为肝阳上亢、头晕目昏、高血压患者及外感风热、头痛目赤者的辅助饮料。


    芦根代茶饮

    主要原料:鲜芦根2支,竹茹4.5克,焦山楂9克,炒谷芽9克,橘红2.4克,霜桑叶6克。

    制作方法:芦根切碎,与其它药物一起加水500克,煎煮30分钟,静置片刻过滤取汁。

    效用说明:清利头目,调和脾胃。适宜于头昏目涩、消化功能失调、食少乏力等症。


    生津代茶饮

    主要原料:青果5个,石斛6克,甘菊6克,荸荠5个,麦门冬9克,鲜芦根2支,桑叶9克,竹茹6克,鲜藕10片,黄梨2个。

    制作方法:荸荠、黄梨丢皮,石斛、芦根切碎,青果掰开去核,将上述各物混合,加水2000克,小火煎煮、小时,静置片刻,过滤取汁。

    效用说明:生津止咳,情热解暑。适宜于温病热盛、灼伤肺胃阴津、口中燥渴、咳唾白沫、粘滞不爽等症。


    桑叶菊花饮

    主要原料:桑叶、菊花、薄荷、甘草各10克。

    制作方法:将各药混合后用滚水冲泡,代茶频服。

    效用说明:对风热型感冒,药力甚久,效果更佳。


    原料:鲜阳桃1个、桑叶3g、绿茶3g。

    用法:用阳桃、桑叶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适量冰糖。

    功用:生津止渴,疏风清热。


    沙麦茶

    原料:沙参5g、麦冬3g、玉竹3g、冬桑叶2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前四味药的煎煮液400ml,泡甘草、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肺润燥。

    用途:燥伤肺卫阴亏,发热咳嗽、口干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佩薄茶

    原料:佩兰5g、薄荷3g、藿香2g、冬桑叶3g、芦根3g、绿茶5g。

    用法:用佩兰、藿香、冬桑叶、芦根的煎煮液400ml,冲泡薄荷、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清暑胜湿。

    用途:秋后伏暑,周身烦闷不舒。

    来源:传统药茶方。


    木桑枣茶

    原料:木瓜5g、桑叶3g、大枣3g、花茶3g。

    用法:用木瓜、桑叶、大枣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湿舒筋止痛。

    用途:脐下绞痛。

    来源:《孟诜方》。


    清和茶

    原料:菊花3g、桑叶3g、麦冬3g、竹菇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清热。

    用途:外感风邪、内蓄滞热,胸满烦急。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桑叶杞茶

    原料:桑叶5g、枸杞3g、菊花3g、决明子3g、绿茶3g。

    用法:用2501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用途:风热头目眩晕。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桑菊茶

    原料:桑叶5g、菊花3g、薄荷3g、连翘3g、杏仁3g、绿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连翘、杏仁至水沸后,冲泡桑叶、菊花、薄荷、绿茶10分钟后即可。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清热。

    用途:风温咳嗽、微发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桑叶茶

    原料:桑叶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冰糖。

    功能:祛风清热,凉血明目。

    用途:外感风热,身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皮下隐疹。

    来源:传统药茶方。


    菊银茶

    原料:菊花5g、金银花3g、桑叶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热,降血压。

    用途:头晕;高血压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桑菊薄竹饮(《广东原茶方》)

    配方

    桑叶10g,菊花10g,苦竹叶30g,白茅根30g,薄荷6g。

    制法

    上项原料洗净,放入茶壶内,用沸水冲泡温浸30分钟。

    效用

    代茶频饮,可治疗外感或内热所致的目赤,头痛,发热,喉痛等症。

    按语

    本饮原用于外感风热,为肺、肝有热常用的饮品。桑叶、菊花辛凉解表,尤以清肺、肝大热,明目为长;苦竹叶、白茅根苦凉以清肺、心经之内热;薄荷辛凉,除可发散肺经之表热,尚可疏解肝经之郁热。诸物配伍,共成清散表里火热之佳品。本饮除可作为治疗性饮料外,夏季也可作为防暑清凉饮料。


    桑叶薄荷饮

    原料:桑叶6克,菊花6克,薄荷3克,苦竹叶15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桑叶、菊花、薄荷、苦竹叶加适量水,煮沸,过滤药液。饮时加入适量白糖,代茶频服。

    作用: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