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营养学》药膳食疗摘录


《中医饮食营养学》药膳食疗摘录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


    法制黑豆(《景岳全书》)

    原料

    黑豆500克,山茱萸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桑椹10克,熟地黄10克,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克,旱莲草10克,五味子10克,枸杞子10克,地骨皮10克,黑芝麻10克,食盐100克。

    制法

    黑豆用温水泡30分钟备用。将以上中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每小时取煎液一次,放入另一盆中,再加水煎煮,如此共煎液4次,合并煎液,放入锅内,将黑豆倒入盛有煎液的锅内,放入食盐,先以武火烧沸药液,再用文火煎熬,至药液干涸停火。将黑豆曝晒至干,装入瓮罐(或瓶)中贮藏备用。

    服法

    随量嚼食。

    功效

    补益肾精,强筋壮骨。

    应用

    肾精不足、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身体消瘦,尿频遗精,腰痠腿痛,筋骨无力等。

    枸杞肉丝(民间验方)

    原料

    枸杞100克,瘦猪肉500克,竹笋100克,猪油30克,食盐、白糖、麻油、干淀粉、味精、酱油各适量。

    制法

    将瘦猪肉洗净,去筋膜,切成2寸长的丝,竹笋切成同样长的丝,枸杞洗净待用。炒锅加猪油烧热,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烹入料酒,加入白糖、酱油、盐、味精搅匀,投入枸杞翻炒几下,淋入麻油,起锅即成。

    服法

    佐餐食,做菜肴。

    功效

    滋阴补肾,健身明目。

    应用

    体虚乏力,神疲,肾虚眩晕,视物模糊,阳痿,腰痛等。也可作强身益寿之用。


    双耳汤(民间验方)

    原料

    银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

    制法

    将银耳、黑木耳用温水发泡,并摘除蒂柄,除去杂质,洗净,放入碗内,加水适量,放入冰糖。置蒸笼中蒸1小时,带木耳熟透即成。

    服法

    吃银耳、木耳,喝汤,每日2次。

    功效

    滋阴、补肾、润肺。

    应用

    肾阴虚型动脉硬化、高血压、眼底出血,肺阴虚之咳嗽喘息等症。


    天门冬粥(《饮食辨录》)

    原料

    天门冬15~20克,净米60克,冰糖适量。

    制法

    天门冬煎取浓汁,去渣,入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冰糖适量,煮至冰糖溶化即可。

    服法

    早晚各食一次。

    功效

    滋阴润肺,生津止咳。

    应用

    肾阴不足,阴虚内热,津少口干;肺阴虚有热,干咳少痰或无痰,痰中带血,以及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的肺结核患者。

    注意事项

    3~5天为一疗程,隔3日再服。虚寒腹痛、外感风寒咳嗽者不宜食用。


    山萸肉粥(《粥谱》)

    原料

    山萸肉15~2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法

    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粳米同入沙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服法

    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

    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应用

    肝肾不足之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遗尿,虚汗不止,肾虚带下,小便频数。

    注意事项

    3~5天为一疗程,疾病完全治愈后,即可停服,或继续间断服用一段时期,以巩固疗效。发热及小便淋漓涩滞者不宜食用。


    核桃仁炒韭菜(《方脉正宗》)

    原料

    核桃仁60克,韭菜白250克,麻油30克,食盐1.5克。

    制法

    将核桃仁先用沸水焯约2分钟,捞出后撕去表皮,冲洗干净,滤干水装于碗内,韭菜白择洗后,切成3厘米长的段待用。炒锅烧热后,倒入麻油,油热时下入核桃仁翻炒至色黄,再下韭菜白一起翻炒至熟,起锅时撒入食盐,炒匀后装盘即成。

    服法

    佐餐用。

    功效

    补肾壮阳,温固肾气。

    应用

    肾阳不足之阳痿、乏力、腰膝酸痛,肾气不固之遗精、带下、小便频数以及便秘等。


    壮阳狗肉汤(《大众药膳》)

    原料

    附片15克,菟丝子10克,狗肉250克,食盐、味精、生姜、葱各适量。

    制法

    狗肉洗净,整块放入开水锅内汆透,捞入凉水内洗净血沫,切成1寸长的方块,将葱切好备用。将狗肉放入锅内,同姜片煸炒,加入料酒后倒入锅内,同时将菟丝子、附片用纱布袋装好扎紧,与食盐、葱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汤适量,用武火烧沸,文火煨炖,待肉熟烂后即成。服时可加味精。

    服法

    吃肉喝汤,可作佐餐食用。

    功效

    温肾助阳,补益精髓。

    应用

    阳气衰微,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等。

    注意事项

    阴虚者不宜服用。

    苁蓉羊肉粥(《本草纲目》)

    原料

    肉苁蓉10~15克,精羊肉60克,粳米60克,细盐少许,葱白2茎,生姜3片。

    制法

    分别将肉苁蓉、羊肉洗净后切细,先用沙锅煎肉苁蓉,取汁去渣,入羊肉、粳米同煮,待煮沸后加入细盐、葱白、生姜,煮为稀粥。

    服法

    早晚各食一次。

    功效

    补肾助阳,健脾益胃,润肠通便。

    应用

    肾阳虚衰所致的阳痿遗精,早泄,女子不孕,腰膝冷痛,小便频数,夜间多尿以及素体虚弱,劳倦内伤,恶寒怕冷,四肢欠温,脾胃虚寒及老人阳虚便秘。

    注意事项

    本品属温热性药粥,适于冬季服食,以5~7天为一疗程。大便溏薄、性机能亢进者以及夏季不宜服用。


    韭菜粥(《本草纲目》)

    原料

    新鲜韭菜30~60克,或韭菜籽5~10克,粳米60克,细盐少许。

    制法

    取新鲜韭菜,洗净切细(或韭菜籽研细末)。先煮粳米为粥,待粥沸后,加入韭菜或韭菜籽细末、精盐,同煮成稀粥。

    服法

    早晚各食一次。

    功效

    补肾壮阳,固精止遗,健脾暖胃。

    应用

    脾肾阳虚所致的腹中冷痛,泄泻或便秘,虚寒久痢,噎嗝反胃,阳痿早泄,遗精白浊,小便频数,小儿遗尿,妇女白带过多,腰膝酸软,痛经崩漏。

    注意事项

    新鲜韭菜或韭菜籽煮粥,现煮现吃,隔日的不要吃。阴虚身热、身有疮疡、患眼疾者忌食。夏季不宜食。


    蜜饯姜枣龙眼(《泉州本草》)

    原料

    龙眼肉250克,大枣250克,蜂蜜250克,姜汁适量。

    制法

    将龙眼肉、大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时,加入姜汁和蜂蜜,搅匀,煮熟。起锅待冷,装入瓶内,封口即成。

    服法

    日服3次,每次吃龙眼肉、大枣各6~8粒。

    功效

    健脾益胃,滋补心血。

    应用

    脾虚血亏所致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悸怔忡等症。

    龙眼酸枣仁粥(《食物与治病》)

    原料

    龙眼肉10克,炒枣仁10克,芡实12克。

    制法

    炒枣仁捣碎,用纱布袋装。芡实加水500毫升,煮半小时后加入龙眼肉和炒枣仁,再煮半小时。取出枣仁,加适量白糖,滤出汁液。

    服法

    不拘时间,随时饮用,并吃龙眼肉及芡实。

    功效

    养血安神,益肾固精。

    应用

    凡因心阴血虚、虚火内扰不能下济肾阴,出现心悸、怔忡、神倦、遗精等症者,皆可服用。


    糯米阿胶粥(《食医心鉴》)

    原料

    阿胶30克,糯米60克,红糖少许。

    制法

    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两三沸即可。

    服法

    晨起空腹食用。

    功效

    养血补虚,止血安胎。

    应用

    用于血虚引起的妇女月经过少,胎动不安及虚劳咳嗽,久咳咯血,或吐血、衄血、大便出血。

    注意事项

    本粥应间断服用,连续服食易致胸满气闷。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者不宜食用。


    当归羊肉汤(《济生方》)

    原料

    当归15克,黄芪25克,党参25克,羊肉500克,葱、姜、料酒、味精各适量。

    制法

    羊肉洗净,当归、黄芪、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好口,与葱、姜、盐、料酒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煨炖,直至羊肉熟烂即成。食用时可酌加味精。

    服法

    吃肉和汤。可早晚各食一次。

    功效

    养血补虚。

    应用

    血虚及病后、产后体弱,脘腹冷痛,血虚宫冷崩漏及各种贫血。

    注意事项

    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牙痛者不宜食用。忌用铜器,忌食南瓜。


    归参山药猪腰(《百一选方》)

    原料

    当归10克,党参10克,山药10克,猪腰500克,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适量。

    制法

    将猪腰切开,剔去筋膜、肾盂,洗净,当归、党参、山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清炖至猪腰熟透,捞出猪腰,冷却后,切成薄片,放在盘子里。拌入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即可。

    服法

    可佐餐食用。

    功效

    养血,益气,补肾。

    应用

    气血亏损兼肾虚的心悸、气短、腰膝酸痛、失眠等症。


    人参粥(《食医心鉴》)

    原料

    白米50~100克,人参10克。

    制法

    将人参切成小块,用清水浸泡40分钟,方入沙锅(铝锅)内,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熬约两小时,再将米洗净放入参汤中煮成粥。

    服法

    早晚各服一次,常服有效。

    功效

    补中益气健脾。

    应用

    因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所致的饮食不香,腹胀便溏,稍食寒凉则脘腹不适,甚至腹泻者。

    注意事项

    忌铁器,服粥期间忌食萝卜和茶。


    补虚正气粥(《圣济总录》)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粳米洗净煮粥,粥将成时加入党参、黄芪浓缩液,稍煮片刻即可。

    服法

    早晚各服一次,服时可酌加白糖。

    功效

    补正气,疗虚损,抗衰老。

    应用

    内伤劳倦,年老体弱,久病身瘦,心慌气短,体虚自汗,脾虚久泄,食欲不振等症。

    注意事项

    连服3~5天后,须间隔2~3天再服。服粥期间忌食萝卜和茶叶。


    春盘面

    原料

    白面粉3000克,羊肉100克,羊肚500克,鸡蛋5个,蘑菇200克,韭黄250克,白菜苔500克,生姜、食盐、胡椒粉、料酒、醋各适量。

    制法

    将羊肉、羊肚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蘑菇洗净,一切两块。白菜苔洗净,切段。韭黄洗净,剁碎待用。面粉用水和好,稍稍放置,放入韭黄、食盐,揉成面团,擀薄切成面条。羊肉羊肚方加入生姜、蘑菇,置于武火上烧熟,然后将面条下入,烧开,放入食盐、料酒、醋、胡椒粉即成。

    服法

    可作正餐食用。

    功效

    补中益气。

    应用

    脾胃气虚、营养不良所致的短气、懒言,肢体困倦,身体消瘦等。


    人参莲肉汤(《经验良方》)

    原料

    人参10克,莲子10枚,冰糖30克。

    制法

    将人参、莲子(去心)放入碗中,加洁净水适量泡发,再加入冰糖。将盛药物的碗置于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人参可反复使用3次,次日再加莲子、冰糖和水适量,如前法蒸炖。

    服法

    吃莲肉,喝汤,第3次时,同人参一起吃下。早晚各食1次。

    功效

    补气益脾。

    应用

    病后体弱,气虚自汗,食少倦怠,脾虚泄泻等症。

    注意事项

    忌铁器,忌食萝卜和茶。


    黄芪汽锅鸡(《随园食单》)

    原料

    嫩母鸡1只,黄芪30克,精盐5克,料酒15克,葱、姜各10克,味精、胡椒适量。

    制法

    鸡宰杀后,去毛、爪、内脏,洗净后先入沸水锅内焯致皮伸,再用凉水冲洗,滤干水待用。黄芪洗净,切成6~7厘米长的段,每段剖成两半,纳入鸡腹内。葱、姜洗净后切好待用。将鸡放入汽锅内,加入葱段、姜片、料酒、清水、盐,用棉纸封口,上屉用旺火蒸致沸后约2小时,出屉,捡出葱、姜,把黄芪从鸡腹内取出,码放在鸡上,加胡椒粉调味即可食。

    服法

    可佐餐食用。

    功效

    益气升阳,养血补虚。

    应用

    脾胃食少,气虚乏力,易感冒,血虚眩晕及中气下陷致脱肛、久泻、子宫脱垂等症。亦可作病后体弱及营养不良、贫血、肾炎、脏器下垂患者的保健食品。无病常食,能强身健体,预防感冒。

    马勃糖(《袖珍方》)

    配方

    马勃200g,白砂糖500g,水适量。

    制法

    白砂糖放在铝锅中,加水少许,以小火煎熬至较稠厚时,加入马勃细粉,调匀,即停火。趁热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待稍冷,将糖压平,用刀划成小块,冷却后即成棕色沙板糖。

    效用

    本品有清肺,解毒,止血功效。经常含化食用,可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咯血,鼻、齿出血等症。

    按语

    本品名为后加。原用于吐血。肺胃有热,迫血妄行则致咯血、吐血,法宜清热止血。方中马勃辛散味平,质轻,以发散邪热为长,并兼有止血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马勃对口腔出血性疾患有明显止血作用,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风寒劳咳失音者不宜食用。

    三七藕蛋羹(《同寿录》)

    配方

    三七末5g,藕汁1小杯,鸡蛋1个,食盐、素油各适量。

    制法

    鸡蛋打入小碗中,加清水、三七末、藕汁、食盐、素油,调匀,蒸作蛋羹食。

    效用

    本品有止血功效,适用于各种出血证。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用于吐血,为治疗出血证代表方。络脉损伤,血不循经,可见多种出血证,法宜止血为先。本品以三七、藕汁为主,三七化瘀止血,藕汁止血散瘀;以鸡蛋为辅佐,止血兼以养血。诸料合用,共成止血之方。本品止血,并能活血化瘀,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对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

    本品孕妇不宜食用。


    玫瑰花汤(《饲鹤亭集方》)

    配方

    玫瑰花初开者30朵,冰糖适量。

    制法

    玫瑰花去心蒂,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浓煮,调以冰糖进食。

    效用

    本品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功效。适用于肝郁吐血,月经不调。

    按语

    原方制成膏剂,名玫瑰膏,用于肝郁吐血,经期不调,为理气和血常用方。肝郁气滞,瘀血内阻,络脉损伤,则见出血,法宜理气和血。方中以玫瑰花为主,理气和血以止血;以冰糖为辅佐,补益滋润,兼能止血,合用而成理气和血止血方。本品若专用于调经,则可用红糖,以增强活血调经的效果。

    此外,《泉州本草》还以本品用于“肺痈咳嗽吐血”。


    红花酒(《金匮要略》)

    配方

    红花100g,60度白酒400m1。

    制法

    红花放入细口瓶中,加入白酒,浸泡一周,每日振摇一次。

    效用

    必需时服用10m1,也可兑凉白开水10m1和加红糖适量。适用于妇女血虚、血瘀性痛经证。

    按语

    本品原用于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原名“红蓝花酒”,为治疗妇女血虚、血瘀性痛经的常用方。方中红花活血祛瘀力强,放白酒中浸制,借酒的辛温行散,活血行气之性,以增强药性和便于药力迅速到达全身经脉。

    孕妇忌服。


    大小蓟饮(《圣济总录》)

    配方

    干大蓟10g,干小蓟10g。

    制法

    大蓟、小蓟共置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

    效用

    代茶频饮,每日3次,可用治血热性咯血、吐血、便血等出血证。

    按语

    本饮原用于治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为治疗肝经热盛的常用饮品。大小蓟苦寒,入心肝血分,长于清热凉血,并兼有清热解毒,利尿,利胆,清降肝阳之功效。本品也适合疮疡、肝炎、泌尿系感染、高血压患者饮用。


    蜜炙萝卜(《朱氏集验方》)

    配方

    大萝卜1个,蜂蜜60g,食盐适量。

    制法

    萝卜冲洗干净,切成厚片,放入蜂蜜浸泡后取出,窜在不锈钢烤针上,用小火炙干。依次反复蘸蜂蜜炙干多次,至萝卜香熟,待冷后佐淡盐汤进食。

    效用

    本品有利尿通淋功效。适用于淋病,小便疼痛难忍,砂石淋。

    按语

    本品原名“瞑眩膏”,用于诸淋疼痛不可忍,及砂石淋,为治疗淋病常用方。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则见小便滴沥疼痛;若湿热煎熬成石,则见砂石淋。法宜利尿通淋。方中以萝卜为主,利尿通淋,并能化坚消石;以蜂蜜为辅佐,性滑润以滑便窍,佐淡盐汤引经入肾,助通小便。诸料合用,共成利尿通淋之方。本品偏于清热,湿热淋病尤为适宜。

    此外,《随息居饮食谱》用“蜜炙芦菔,细嚼,任食食之”治“反胃噎食,沙石诸淋,禁口痢疾,肠风下血”。

    米酒煮鲤鱼(《补缺肘后方》)

    配方

    大鲤鱼1条,黄酒500g。

    制法

    鲤鱼去鳞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黄酒及少量清水,煮至汤汁将尽即成。

    效用

    本品有利水消肿功效。适用于水肿,身面皆肿。

    按语

    本品名为后补。原用于肿满,身面皆洪大,为治疗水肿常用方。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水湿泛溢肌肤,则见水肿。法宜利水消肿。方中以鲤鱼为主,利水消肿;以黄酒为辅佐,行药势,助气化,兼以调味。两者合用,共成利水消肿之方。

    本方可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本品不宜用醋、盐、豆豉等调料。


    松子粥(《士材三书》)

    配方

    松子仁25g,粳米100g,食盐适量。

    制法

    松子仁、粳米分别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食盐,旺火烧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粥成。

    效用

    本品有润肺滑肠功效。适用于肺燥咳嗽,肠燥便秘。

    按语

    本品原名为“松子仁粥”,能润心肺,和大肠,为润肺滑肠常用方。肺燥失于润降,则见咳嗽;肠燥失于濡润,则见便秘。法宜润肺滑肠。方中以松子仁为主,润肺止咳,滑肠通便;以粳米为辅佐,充养脾胃,合用而为润肺滑肠之方。本方偏于滋补,用于肠燥便秘,尤宜老年人或体虚者。本品滋补强壮,虚弱羸瘦者也可食用。

    本品重在滋润,对痰湿咳嗽及大便溏泻者不宜食用。


    冬瓜瓤汤(《圣济总录》)

    配方

    鲜冬瓜瓤250g。

    制法

    冬瓜瓤(去皮与子之瓜肉)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汤淡饮,不拘用量。

    效用

    本品有利水消肿功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水肿烦渴,小便少者,为利水消肿方。本品重用鲜冬瓜瓤一味,煮汤代茶频饮,能利水消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利水消肿的作用,瓤不及皮肉,可用于水肿轻症。


    鲤鱼赤小豆汤(《外台秘要》)

    配方

    鲜鲤鱼l条(约重1000g),赤小豆150g。

    制法

    鲤鱼去鳞及内脏,再去除头、尾及骨,冲洗干净备用。赤小豆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至半熟时,加鲤鱼,煮至熟烂即成。不加调料淡食。

    效用

    本品有利水消肿功效,适用于水肿,脚气。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水病身肿,大腹水肿,为利水消肿常用方。三焦气化失常,水湿泛溢肌肤,则见水肿,法宜利水消肿。方中鲤鱼、赤小豆皆能利水消肿,两者合用,更增强利水消肿之效。用治水肿,疗效显着。

    本方可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腹水。


    荸荠猪肚羹(《本草经疏》)

    配方

    荸荠250g,猪肚1具,黄酒、生姜各适量。

    制法

    荸荠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猪肚擦洗干净备用。荸荠放入猪肚内,以针线缝合。猪肚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黄酒、生姜,旺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煮。煮至半熟时,以不锈钢针在猪肚上刺若干小孔,再继续用小火煮至糜烂即成。

    效用

    本品有消痞积,健脾胃功效。适用于痞积,腹满胀大,食不消化。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用于腹满胀大,为治疗痞积常用方。脾胃升降失常,痰食交阻,气机不利,则见痞积,法宜消痞积,健脾胃。方中以荸荠为主,消痞化积;以猪肚为辅佐,补气健脾。两者合用,一消一补,消中有补,使祛邪而不伤正,对于痰食痞结于中而致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宜。本品加工时不宜用盐。


    豆蔻草果炖乌鸡(《本草纲目》)

    配方

    乌骨母鸡1只,草豆蔻20g,草果2枚,葱白、生姜、食盐各适量。

    制法

    乌骨母鸡去毛及内脏,冲洗干净备用。豆蔻、草果烧存性,装入鸡腹中,用棉线扎紧,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黄酒、葱白、生姜,旺火烧沸,撇去污沫,小火炖至熟烂,再加食盐,略炖即成。

    效用

    本品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久泻。

    按语

    本品名为后补。原用于脾虚滑泄,为治疗脾虚久泻方。泄泻日久,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成脾虚久泻。法宜补脾止泻。方中以乌骨鸡为主,补脾胃,止泄泻,而无鸡肉之腻;以豆蔻、草果为辅佐,温燥以止泻,兼以增香调味。诸料合用,共成补脾止泻之方。本品偏于温燥,对脾胃虚寒或寒湿未净之泄泻尤为适宜。本品还可用于虚寒久痢。

    本品宜空腹进食,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橘皮粥(《调疾饮食辨》)

    配方

    橘皮50g,粳米100g。

    制法

    橘皮研细末备用。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再煮10分钟即成。

    效用

    本品有理气运脾功效。适用于中焦气滞,脾失健运,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按语

    本品原用于脾气不运,食物作胀,为理气运脾常用方。中焦气滞,脾失健运,则见脘腹胀满,法宜理气运脾。方中以橘皮为主,理气调中,健脾助运;以粳米为辅佐,补气健脾,合用而成理气运脾之方。本品偏于温燥,气滞偏寒者尤宜。橘皮也可用蜜饯橘饼代替。《寿亲养老新书》以本品加苎麻根、良姜末煮粥,名“陈橘皮粥”,分早、晚空腹进食,用于“妊娠冷热气痛连腹不可忍”。本品辛散温燥,故气虚吐血及阴虚燥咳者不宜食用。


    桂圆生姜汤(《泉州本草》)

    配方

    桂圆干14枚,生姜3片,食盐适量。

    制法

    桂圆干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浸泡后,再加入生姜、食盐,煮约半小时即成。

    效用

    本品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脾虚泄泻,为治疗脾虚泄泻方。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则见泄泻,法宜补脾止泻。方中以桂圆为主,补脾胃以止泄泻;以生姜为辅佐,温中止泻,合用而为补脾止泻之方。本品偏于温补,对脾虚偏寒之泄泻尤为适宜。

    《泉州本草》还以本品加大枣煮汤食,变补脾止泻方为补益气血方,用于“妇人产后浮肿”。

    本品重在温补,对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山楂汤(《简便单方》)

    配方

    山楂100g,冰糖适量。

    制法

    山楂冲洗干净,去核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冰糖进食。

    效用

    本品有消食化积功效。适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不消,积滞腹痛。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食肉不消,诸滞腹痛,为治疗肉食积滞常用方。饮食不节,过食油腻肉食,伤害脾胃,运化失常,而成积滞。法宜消食化积。本品单用山楂一味,消食化积,助脾健胃,尤擅消油腻肉食积滞,而为肉食积滞常用方。

    本方可用于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


    姜茶饮(《圣济总录》)

    配方

    绿茶10g,干姜3g,沸水适量。

    制法

    绿茶、干姜切丝,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

    效用

    趁热频频饮用,可用治呕吐、泄泻、烦躁等症。

    按语

    本饮原名为姜茶散。原用于治疗霍乱后期的烦躁不安。为脾胃失于和降,引起吐泻之症所设。绿茶苦凉,佐以干姜辛温。取辛开苦降,凉温并调之意。有调和脾胃,醒神除烦之功效。本品临床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


    花生冰糖汤(《杏林医学》)

    配方

    落花生100g,冰糖适量。

    制法

    落花生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冰糖,煮约半小时即成。

    效用

    本品有润肺止咳功效。适用于肺虚燥咳,秋燥咳嗽。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久咳,秋燥,小儿百日咳,为治疗燥咳方。阴虚肺燥,或燥邪伤肺,肺失润降则见咳嗽,法宜润肺止咳。方中以落花生为主,润肺止咳;以冰糖为辅佐,润肺止咳以助药力。两者合用,共成润肺止咳之方。

    本方可用于慢性气管炎。

    本品滋润,痰湿咳嗽者不宜食用。


    秋梨蜜膏(《本草求原》)

    配方

    鸭梨1500g,鲜生姜250g。

    制法

    鸭梨洗净,去核,切碎,以洁净的纱布绞汁;再以鲜生姜洗净,切丝,以洁净纱布绞汁备用。取梨汁放在锅中,先以大火,后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稠粘如膏时,加入一倍的蜂蜜、姜汁,继续加热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效用

    每次一汤匙,以沸水冲化,代茶饮用,每日数次。适用于肺热型咳嗽,痰黄,喉痛等症。

    按语

    本方品名为后加。原方用于清痰止嗽。梨性寒,味甘微酸,能够清毒热,生阴液,滋五脏,降火生津,清热滋肺,滋润止咳。生姜也具止咳作用。加蜂蜜制成膏是肺热燥咳的食疗佳品。

    本品不宜用于痰湿咳嗽。


    蜜蒸百合(《经验广集》)

    配方

    白花百合50g,蜂蜜50g。

    制法

    百合洗净,脱瓣,浸清水中半小时后捞出,放入碗内,加入蜂蜜,隔水蒸约1小时即成。

    效用

    本品有滋阴润肺功效。适用于虚火劳嗽,咯血。

    按语

    本品原名“百合煎”,用于肺痈,为滋阴润肺常用方。痨病阴虚内燥,肺失清润,见劳嗽咯血,法宜滋阴润肺。方中以百合为主,滋阴清肺,润肺止咳;以蜂蜜为辅佐,润肺止咳以助百合之力,兼可调味。两者合用,共成滋阴润肺之方。

    本品去蜂蜜加冰糖蒸食,效用同上。

    本品滋阴润肺,痰热咳嗽者不宜食用。

    雪羹汤(《古方选注》)

    配方

    海蜇50g,荸荠4枚,食盐适量。

    制法

    海蜇用温水洗净,切块备用。荸荠去皮洗净,切块备用。海蜇、荸荠放入锅中,加清水、食盐,旺火烧沸后,再改用小火煮约15分钟即成。

    效用

    本品有清热化痰,润肠通便功效。适用于痰热咳嗽,大便燥结。

    按语

    本品原用于阴虚痰热,大便燥结,为清肺润肠方。痰热郁肺,壅阻肺气,肺失清肃,则见咳嗽;津亏肠燥,肠腑失濡,则见大便燥结。法宜清肺化痰,润肠通便。方中以海蜇为主,清热化痰,润肠通便;以荸荠为辅佐,清热化痰以助海蜇之力。两者合用而为清热化痰,润肠通便之方。本品清肺化痰而不伤正气,兼可滋润,故对痰热咳嗽而素体阴虚不耐攻伐者尤为适宜。

    本品除清热化痰,润肠通便外,并可消积化滞,故《本草纲目拾遗》还以本品用于“小儿一切积滞”。

    本方可用于高血压病和慢性气管炎。

    海蜇入汤,久煮则融化。

    虚寒者不宜食用。


    饴萝卜汁(《本草汇言》)

    配方

    白萝卜1000g,饴糖100g。

    制法

    白萝卜洗净,切碎,以洁净纱布绞汁。每次取白萝卜汁30ml,调加饴糖20ml。 再加沸水适量,搅匀。

    效用

    每日饮用3次,适用于新久咳嗽,胸满,喘息诸症。

    按语

    本品原用于治疗顿咳不止,为脾肺气虚咳嗽之常选方。本方凉温并调,适用于肺热、肺寒、新久咳喘证。白萝卜味辛甘,性凉,宽中下气,润燥止咳。饴糖甘温,补益脾肺,二味配伍相得益彰。除用治咳喘诸证之外,尚可用治脾胃升降不调所致的胃脘胀痛,以及呕逆泄泻等证。


    荷叶糯米粥

    配方

    鲜嫩荷叶100g,糯米100g,砂糖50g。

    制法

    洗净荷叶入清水适量,上火烧开15分钟后,捞出荷叶,将洗净糯米放入煮粥,再放砂糖,凉后食用。

    效用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味苦涩性平,其气清香,入心、肝、脾经。鲜荷叶善清暑邪,为解暑清热常用药物。《滇南本草》:“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止痉。”

    荷叶糯米粥,汤绿米白,甜香味美,有清暑利湿,解热宽中之功。适用于暑湿泄泻,口渴心烦,眩晕或饮食停滞,腹胀纳呆,肢体乏力之人。


    马齿苋粥(《圣惠方》)

    配方

    马齿苋150g,粳米100g。

    制法

    马齿苋摘洗干净,切成碎段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备用。马齿苋与粳米放入锅中,加清水,旺火烧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粥成。不加盐、醋,空腹淡食。

    效用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效。适用于热痢脓血。

    按语

    本品原名“马齿粥”、“马齿菜粥”,用于血痢,脚气头面水肿,心腹胀满,小便淋涩,为治疗热痢脓血的代表方。热毒内盛,络脉损伤,大肠传导功能失司,则见痢下脓血。法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本品以马齿苋为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以粳米为辅佐,健脾止痢,合用而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方。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力较强,用治热毒血痢疗效显著。《经效产宝》还以马齿苋取汁煮沸。蜂蜜调服,用于“产后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痛”。

    本品性寒滑利,脾胃虚寒,肠滑便泻者不宜食用。


    清蒸茶鲫鱼(《活人心统》)

    配方

    鲫鱼1条,绿茶20g。

    制法

    鲫鱼去除内脏,保留鱼鳞,冲洗干净,茶叶装入鱼腹内,用纸包裹鱼,放入盘中。上笼锅蒸至熟透即成。

    效用

    本品有清热生津,补虚止渴功效。适用于消渴多饮。

    按语

    本品名为后补。原用于消渴饮水,为治疗消渴常用方。燥热伤津,则见消渴多饮,法宜清热生津,补虚止渴。方中以绿茶为主,清热生津以止消渴;以鲫鱼为辅佐,补虚以助生津止渴。两者合用,有泻有补,共成清热生津,补虚止渴之方。

    本方可用于糖尿病。

    西瓜西红柿汁

    配方

    西瓜肉500g,西红柿300g,方糖10g。

    制法

    西瓜肉去子榨汁,西红柿去皮去籽榨汁,两汁合并,加方糖乃成。

    效用

    西瓜西红柿汁清凉可口,酸甜适中,西瓜、西红柿合用,清热、祛暑、利尿、生津之功尤强。适用于暑热烦渴,心悸大汗,尿赤涩痛,津亏消渴等症。饮酒过量、酒精中毒之人也可服用。


    金银花露

    配方

    鲜金银花250g,水适量。

    制法

    金银花置蒸馏瓶中,加水适量,依法蒸馏,取得蒸馏液1000ml为止。

    效用

    冷饮或温饮,每次30~50ml,Bid。有清热、解毒、消暑之功。用于暑温口渴、热毒疮疖等症。

    取其清热消暑,为暑季清热解毒之常用品。可单用或与其他清热解毒类饮料兑用,除增其清热解毒功效外,且可调香。


    薄荷糖(《简便单方》)

    配方

    薄荷30g,白砂糖500g,水适量。

    制法

    白砂糖放在铝锅中,加水少许,以小火煎熬至较稠厚时,加入薄荷细粉,调匀,再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待稍冷,将糖分割成条,再分割约100块即可。

    效用

    经常含化食用,有疏解风热、清咽利喉的功效。可治疗感冒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症。

    按语

    本方原用于风热诸证,为治疗风热诸证的常用方。风热客肺,皮毛疏泄,故发热恶风,咽为肺之通道,肺热伤津,故口渴咽痛。法宜疏风清热。此糖中薄荷解表疏风,散热发汗;白糖清热利咽,合用而成疏风热、利咽喉之方。薄荷少量应用尚有疏解肝郁之功效,如逍遥散中伍用薄荷不足一钱即是此意,故薄荷糖用于肝郁气滞证也颇为相宜。

    本品意在疏解风热,性质偏凉,风寒外感者不宜食用。

    桑菊薄竹饮(《广东原茶方》)

    配方

    桑叶10g,菊花10g,苦竹叶30g,白茅根30g,薄荷6g。

    制法

    上项原料洗净,放入茶壶内,用沸水冲泡温浸30分钟。

    效用

    代茶频饮,可治疗外感或内热所致的目赤,头痛,发热,喉痛等症。

    按语

    本饮原用于外感风热,为肺、肝有热常用的饮品。桑叶、菊花辛凉解表,尤以清肺、肝大热,明目为长;苦竹叶、白茅根苦凉以清肺、心经之内热;薄荷辛凉,除可发散肺经之表热,尚可疏解肝经之郁热。诸物配伍,共成清散表里火热之佳品。本饮除可作为治疗性饮料外,夏季也可作为防暑清凉饮料。


    姜糖苏叶饮(《本草汇言》)

    配方

    生姜6g,紫苏叶3g,红糖适量,沸水适量。

    制法

    生姜切丝,苏叶捻碎和红糖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

    效用

    趁热频频饮用,适合用治风寒感冒,胃寒型呕逆,泄泻,腹胀疼痛,以及因吃鱼虾所致的轻微食物中毒症状。

    按语

    本饮品名为后人所加。原用于治外感风寒,现为外感风寒引起胃脘不适者常选用的饮料方。生姜和苏叶皆为辛温发散风寒之品。生姜兼温胃降逆,苏叶兼理气解海鲜食物中毒之功效,红糖补中温中,诸味相须配伍共奏行气解表,温中降逆,除胀止泻之效。


    五汁饮(《温病条辨》)

    配方

    梨1000g,鲜藕500g,鲜芦根100g,鲜麦冬500g,荸荠500g。

    制法

    洗净的鲜芦根、梨去皮核、荸荠去皮、鲜藕去节和鲜麦冬切碎或剪碎,以洁净的纱布绞挤取汁。

    效用

    不拘量,冷饮或温饮,每日数次。适用于外感热病、口渴、咽干、烦躁等症。

    按语

    本品原用于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者。为肺胃津伤,热盛所设。方中鲜果皆为甘寒养阴之品,着重清肺经之火热,鲜芦根除清肺热外尚清胃热,鲜麦冬兼清肺胃经之火热,诸味相配,共成外感温热病之清热佳品。

    又方,《重订广温热论》新定五汁饮,以鲜生地、鲜石斛、鲜芦根、梨、甘蔗绞汁,饮服。本方增加清胃经火热之力,除用治肺热证以外,尚可用治内伤消渴和呕吐等症。

    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