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药膳做法

药食同源原料:甘草;来源植物名: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使用部分及要求:根和根茎。


    中药甘草


    甘草的性味

    《中国药典》记载:

    甘,平。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甘,平。

    《中药大辞典》记载:

    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衍义》:"微凉。"

    ④《珍珠囊》:"生甘,平;炙甘,温。"


    甘草的归经

    《中国药典》记载:

    归心、肺、脾、胃经 。

    《中药大辞典》记载:

    入脾、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厥阴、太阴、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二经。"

    ③《本草通玄》:"入脾、胃。"

    ④《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药典》记载: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

    《中药大辞典》记载: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甘草的用法用量

    《中国药典》记载:

    1.5~9g。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0.5~3钱。

    《中药大辞典》记载:

    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加味甘麦大枣羹

    配方

    药食两用材料:大枣(去核)60g,百合100g,甘草10g 

    食材:鸡蛋10个,淮小麦500g

    制作

    ①将甘草洗净,煎取汁液备用;小麦洗净,大枣洗净后切成小块,百合洗净后切碎,鸡蛋破壳入碗打匀备用。

    ②将甘草汁煮沸加入小麦、大枣及百合同煮约30分钟,倒入鸡蛋液,煮沸搅匀即可。

    功效:补气、养血、安神。

    适用人群:适用于存在精神疾患的各类人群,常表现为烦躁易怒、焦虑、乏力、失眠等症。亚健康或健康人群用作日常食养保健。

    禁忌人群:体内有湿热之邪的人群慎用,可表现为四肢困倦、乏力懒言、口干口苦、大便黏滞不畅等症。


    鸡内金泡茶

    家禽鸡体内的砂囊内壁(简称鸡内金),能研磨石头并完全消食,而用鸡内金与绿茶、淡竹叶、甘草、小蓟(微博)、金银花、茯苓、桃仁、枸杞子泡茶喝,不仅能迅速化掉人体内的各种结石,还能疏肝胆、强肾脾。《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瓷、石、铜、铁,通过鸡内金皆能消化,鸡内金天生善化瘀积之物,通达胃肝胆肾、走的是大肠、膀胱二经。


    通草猪蹄汤

    药材:通草一钱,炙甘草二钱。

    食材:猪蹄一付,新鲜香菇三朵。

    调料:姜三片,盐二小匙。

    做法

    1.猪蹄洗净切半,香菇去蒂、切半备用。

    2.滚水中加姜片,快速烫过猪蹄,捞起备用。

    3.通草以清水快速冲洗干净、沥干,装入棉袋中。

    4.将以上所有材料及炙甘草一起放进炖锅,对五、六碗水炖煮,以大火烧滚后,转小火慢炖一小时,待蹄肉熟透,加盐调味,熄火。

    5.将通草捞起丢弃,饮汤吃猪脚。

    功用:通草有清热通乳的功能。此汤属于药膳,每日分3次服,连服3日,适用于产后缺乳。


    通草炖猪蹄

    药材:通草1钱,灸甘草2钱。

    食材:猪脚2只。

    调料:香菇5朵,姜3片。

    做法

    1.将猪脚洗净切块,香菇切半备用。

    2.滚水中加入姜片,快速川烫猪脚后捞起,通草洗净后装入纱布袋中。

    3.将以上所有材料及灸甘草一起放入炖锅中,用1500ml的水,大火滚后,小火熬炖1小时 ,待猪脚熟透后,调味即可熄火。

    4.将通草捞起丢弃,饮汤吃猪脚。

    功用:通草猪蹄汤是针对产妇缺乳岂间偏方中常用通草达到通乳的效果。其实通草的通乳食效,还可以发挥在促进胸部的发育中,加上灸甘草亦可补中益气、调理脾胃。


    麦冬金银花茶

    配方一:麦冬+金银花+胖大海+枸杞子。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去火,适用于咽喉肿痛、肠胃不畅、头痛目赤等症状。

    配方二:麦冬+金银花+野菊花+枸杞子。

    功效:润肺清嗓、祛火生津,适用于肺热引起的热燥上火、口干喉痒等症状。

    配方三:麦冬+金银花+甘草。

    功效:主治声音嘶哑、咽喉肿痛。

    配方四:麦冬+金银花+木蝴蝶。

    功效:主治慢性咽炎、干咳烦热。

    配方五:麦冬+金银花+桔梗+乌梅+甘草。

    功效:主治急慢性咽喉炎。


    沙参麦冬汤

    配方一: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

    配方二: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花粉4.5克。

    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


    当归泡酒

    配方做法:当归60克,搭配适量枸杞、桂圆、牛膝、杜仲、五加皮、大枣、甘草、红花、金银黄等药材,加入3500毫升黄酒泡制。

    饮法:建议临睡前服用1次,每次10~15克。

    功效:可益精血、补肝肾,适合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气短气喘、腰膝酸软者,血虚、四肢无力的女性也可使用。


    自熬回奶中药

    【食材】

    主料 、生麦芽 60克

    辅料 、陈皮 30克 、甘草 适量 、莱菔子 适量 、皮硝 适量

    【步骤】

    1.自制的纱布袋放热水里烫一下,消消毒

    2.这是配好的回奶中药

    3.里面有生麦芽、陈皮、甘草、莱菔子,还有皮硝

    4.将所有的药材装进纱布袋里,口部扎紧,放入清水里泡20分钟,我家煎药的锅被婆婆烧炸纹了,哗哗的漏水,我只好换成汤锅煮

    5.20分钟后,用筷子将纱包揉搓一下,释放出更多的药性

    6.大火烧开后中小火沸腾30分钟

    7.煮好的药汁,再揉搓一下纱包。有条件的这个药包还可以再煮一锅

    8.自制的简陋漏斗,其实就是矿泉水瓶剪上面三分之一处

    9.这样将药汁倒在保温壶里方便,不会弄到外面

    10.带着慢慢一保温壶的药汤,在办公室喝一天,刚开始喝味道有点奇怪,不过,喝了几杯之后就会觉得口里有点香,不是苦的味道


    黄精川贝母炖老鸽

    【食材】

    主料 、鸽子 350克 、黄精 15克 、川贝母 10克

    辅料 、清水 600毫升 、甘草 5克

    【步骤】

    1.食材:黄精、川贝母、甘草和老鸽子。

    2.食材全部择洗干净,焯烫一下,放入隔水炖煲内胆中。

    3.倒入清水。

    4.盖锅盖,通电,选择【快炖】功能键。

    5.时间到。

    6.断电,揭盖,盛出享用。


    羊肉萝卜汤

    【食材】

    主料 、羊肉 300克 、萝卜 300克 辅料 、油 适量 、盐 适量 、大蒜 适量 、料酒 适量 、党参 适量 、生姜 适量 、黄芪 适量 、当归 适量 、枸杞 适量 、甘草 适量

    【步骤】

    1.羊肉清洗干净后切块

    2.大蒜拍松

    3.药材:有党参、黄芪、当归、枸杞、甘草

    4.将羊肉放入高压锅内,待水沸腾后先撇去浮沫

    5.加料酒、生姜、大蒜、药材,盖上锅盖,待上气后压15分钟左右

    6.萝卜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

    7.等压力锅减压后打开锅盖

    8.放入萝卜继续加热至萝卜熟

    9.起锅、装碗、上桌、吃起


    柴胡疏肝糖浆

    主要原料:柴胡、白芍、香附子、枳壳、生麦芽各30克,甘草、川芎各10克,白糖250克。

    制作方法:将柴胡、白芍、香附子、枳壳、生麦芽、甘草、川芎加水2000克,煮汁去渣,取汁1500克,加白糖制成糖浆。

    效用说明:适宜于慢性肝炎、肝郁气滞之肋痛低热等症。


    莴苣子粥

    主要原料:莴苣子15克,生甘草5克,糯米或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先将莴苣子捣碎,与甘草同煮取汁,去渣,入米煮成稀粥。

    效用说明:补啤胃,通乳汁。适宜于妇女产后体虚乳少或乳汁不通者食用。


    木耳当归汤

    主要原料:辉木耳10克,当归、白芍、黄芪、甘草、陈皮、桂圆肉各4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各料洗净后加水蒸熟即成。

    效用说明:补血和血,消症化结。适宜于子宫颈癌、阴道癌等症。


    甘麦大枣汤

    主要原料:甘草9克,小麦18克,大枣5个。

    制作方法:将甘草、小麦、大枣放入砂锅内,用适量水煎煮20分钟。

    效用说明:甘润滋养,养心安神,和中缓急。可作为阴道痉挛患者的辅助食疗。


    甘麦大枣汤

    主要原料:小麦30克,大枣10个,甘草6克。

    制作方法:将三物水煮去渣取汁,代茶饮。

    效用说明:养心宁神,和中缓急。适宜于因心脾不足而引起精神恍惚、不能自主、悲伤欲哭、呵欠频作等症。


    杏仁蜜膏

    主要原料:杏仁(夫皮尖)30克,生蜂蜜120克,甘草10克。

    制作方法:将杏仁加水200克共煎取汁,加入蜂蜜、甘草,放砂锅中慢火熬成稀膏。

    效用说明:润五肠,通便秘。适宜于肺燥热喘、肺气虚弱等症。


    灵芝饮

    主要原料:灵芝3克,五味子5克,远志5克,何首乌2克,枸杞子5克,覆盆子5克,紫苏1克,当归5克,川芎5克,甘草4克,桂皮2克,八角1克,陈皮1克,肉豆蔻1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各种原料洗净、粉碎,加水煎2次,每次约2小时。把2次煎液合并,放置约8小时,用数层纱布过滤。根据口感加入适量白糖,溶解后再加水1000克,如有沉淀可再过滤。然后装瓶封口,每瓶100克,灭菌30分钟即成。

    效用说明:健胃、消炎,利尿、降压、强心。适宜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胆固醇血症、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等症。


    茴香汤

    主要原料:炒茴香500克,川楝子250克,陈皮250克,炒甘草120克,炒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五物合研成细未,用滚开水冲调约5克,每日晨起空腹食用。

    效用说明:温肾散寒,理气止痛。凡属寒气下流而引起的疝气、小腹胀痛等症,可常饮此汤。


    止咳梨膏糖

    主要原料:鸭梨1000克,茯苓、制半夏、川贝母、杏仁、前胡各30克,百部50克,款冬花20克,生甘草10克,白糖700克。

    制作方法:鸭梨洗净切碎,与其它各药同放人铝锅内,加水适量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煮,共取4次,将4次煎液合并。再以文火煎煮浓缩,至煎煮液较稠厚时,加白糖500克、调匀,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趁热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油的大搪瓷盘中。稍冷后,分割成若干小块,外撒白糖即成。

    效用说明:情热润燥,止咳平喘。适宜于肺热型外感、支气管炎咳嗽、咳嗽多黄痰、口渴等症。


    生津和胃饮

    主要原料:大梨3个,藕1支,荷梗1米,橘络3克,甘草2.4克,生姜3片,莲子心10根。元参6克。

    制作方法:梨、藕及姜分别去皮捣汁,荷梗切碎,元参切片,与橘络、甘草、莲心一起,加水共煎30分钟,待温,滤过药汁,与梨、藕、姜汁混合。

    效用说明:清热上咳,生津和胃。适宜于肺燥引起的咳嗽,胃燥伤津液而引起的咽干、反胃呕逆等症。


    桑叶菊花饮

    主要原料:桑叶、菊花、薄荷、甘草各10克。

    制作方法:将各药混合后用滚水冲泡,代茶频服。

    效用说明:对风热型感冒,药力甚久,效果更佳。


    大枣甘茶

    原料:大枣5枚、甘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大枣、甘草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益胃生津,解毒。气阴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仲、口干渴及妇女脏躁者宜饮。


    乌梅甘茶

    原料:乌梅3枚、甘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乌梅、甘草、绿茶饮用。

    功用: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安蛔。用于鼻咽癌、直肠癌。


    金宫香口茶

    原料:黄连1g、升麻2g、藿香2g、木香1g、甘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450ml,泡甘草、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胃热,洁牙香口,固齿止痛。

    用途:口臭;牙疳出血、齿落;

    来源:传统药茶方。


    麦冬夏茶

    原料:麦门冬5g、半夏3g、人参3g、粳米3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阴益气,利咽喉。

    用途: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干咳咯痰。

    来源:《金匮要略》。


    沙麦茶

    原料:沙参5g、麦冬3g、玉竹3g、冬桑叶2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前四味药的煎煮液400ml,泡甘草、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肺润燥。

    用途:燥伤肺卫阴亏,发热咳嗽、口干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保元茶

    原料:人参1g、黄芪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气保元,益卫固表。

    用途:元气虚弱,脾肺不足,中气下陷,表虚自汗、倦怠无力、食少便溏、气短懒言。

    来源:传统药茶方。


    寄生风茶

    原料:桑寄生5g、防风3g、川芎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00泡甘草、红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痢。

    用途:毒痢脓血、未见寒热。

    来源:《杨氏护命方》。


    甘草茶

    原料:甘草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中缓急,润肺解毒;抗炎,解毒,镇痛,抗惊厥,镇咳,利尿,抗肿瘤。

    用途:脾胃气虚,腹痛便溏、食少;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解药毒;解食物中毒。

    来源:传统药茶方。


    参甘茶

    原料:人参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泡至味淡。

    功能:大补元气,生津。

    用途:脾胃气虚、精神欠佳;伤神耗气者;暑热伤津耗气。

    来源:传统药茶方。


    四君子茶

    原料:人参3g、白术3g、茯苓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脾益气。

    用途:脾胃气虚,面色惨白、食少便溏、四肢无力、精神倦怠。

    来源:《和剂局方》。


    红花甘茶

    原料:红花2g、甘草3g、全瓜蒌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痰祛瘀,散结宽胸。

    用途:冠心病;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软组织伤;胃痛;慢肝胁痛;带状疱疹后局部神经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桑寄芎茶

    原料:桑寄生5g、川芎3g、防风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活血祛瘀。

    用途:毒痢脓血。

    来源:《杨氏护命方》。


    参桂茶

    原料:人参2g、肉桂4g、黄芪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温中。

    用途:气血素亏,复因劳碌伤气,腰膝酸沉、肢软气短。

    来源:传统药茶方。


    和胃茶

    原料:陈皮2g、木香1g、生姜2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胃温中。

    用途:脾胃气道欠和,食后腹中微疼。

    来源:传统药茶方。


    干姜苓术茶

    原料:干姜5g、茯苓3g、白术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化气行水。

    用途:肾着之病,身重水肿、腰中冷、不渴、小便利。

    来源:《金匮要略》。


    附子姜甘茶

    原料:制附子1.5g、干姜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子、干姜、甘草置于25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

    用途:阳气虚衰,四肢厥冷、畏寒倦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肺心病、肺炎、中毒性休克、脱水所致的虚脱、血压下降者。

    来源:《伤寒论》。


    止逆茶

    原料:干姜5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寒化浊。

    用途:头目眩晕吐逆。

    来源:《传信适用方》。


    青玄茶

    原料:青皮5g、玄胡索3g、大枣2枚、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约350ml,冲泡甘草、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和中止痛。

    用途:心胃久痛不愈、食后痛甚。

    来源:《方脉正宗》。


    香苏茶

    原料:香附5g、紫苏叶3g、陈皮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理气。

    用途:风寒伴气滞,恶寒发热、咳嗽、胁肋不舒。

    来源:《局方》。


    沉香香附茶

    原料:沉香5g、香附3g、缩砂仁2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甘草、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消痞。

    用途: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

    来源:《局方》。


    柴茅甘茶

    原料:柴胡5g、白茅根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退黄。

    用途:黄疸;乙型肝炎。

    来源:《传家秘宝方》。


    柴车茶

    原料:柴胡5g、车前草3g、决明子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疏肝,利尿退黄。

    用途:乙型肝炎身发黄;小便赤黄、短涩。

    来源:《圣惠方》。


    和胃安神茶

    原料:茯神3g、焦枣仁3g、陈皮1g、炒谷芽2g、壳砂0.5g、甘草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沸后代茶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心安神,健脾开胃。

    用途:心神不安,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来源:传统药茶方。


    小柴胡茶

    原料:柴胡5g、黄芩3g、半夏3g、党参2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柴胡、黄芩、半夏、党参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和解少阳。

    用途: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冷热交替、胸胁胀痛、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眼花。

    来源:传统药茶方。